线下+线上,伤情处置更专业如何有效地处置伤员伤情,确保伤员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针对这一问题,救护中队采取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学、重点学、深入学,使指战员们对急救包扎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具体、更详细。
线上,利用视频网络教学,组织职工集中观看专业医生的详细包扎步骤,对照自身查找不足。同时选派人员上台,采取现场教学模式,对照医疗手册和视频教学交流学习,真正做到了有问题现场解决,有困惑现场帮助、有疑点现场解答。线下,组织队员对照《国际医疗急救包扎手册》,围绕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人员伤情,对各种包扎方法、包扎技巧、包扎注意事项等做了全面剖析、讲解。
实操+演练实战水平更显著“伤员左小腿骨折伴有大出血、伤员左臂受伤划破、伤员因爆炸造成右小腿烧伤……”为了更好地适应事故救援环境,提高指战员急救包扎能力,该中队模拟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训练。随着一声令下,指战员们快速行动,从伤情判断到包扎再到转运,整个过程由三名成员组成的医疗小组有条不紊、密切地配合着。按照“三先三后”的急救原则,“烧、创、扭、骨”的包扎顺序,以精准的包扎方法和最快的包扎速度,完成对伤员的现场急救。
“矿井事故现场突发性状况比较多,为此,在训练中随机设置科目,指战员根据伤情作出正确处置判断,切实提升大家的应急救援能力。”小队长张超说。
总结+点评查漏补缺促提升训练结束后,该中队指挥员严格按照《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逐条逐项梳理总结。同时,队员之间围绕协调配合、包扎手法、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相互点评,通过他人的眼睛解决自身问题。“这样的点评方式,既说得全面到位,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双方还乐于接受。”大家感慨道。
据悉,救护中队把“以练养兵、以练为战、战训合一”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针对矿井事故模拟场景开展针对性训练,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投稿人:孙继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