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抓“帮扶谁”,实行网格化育人。设立资助领导小组,建立“学院—年级—班级—宿舍”四级工作机制,分级分层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动态、宣传政策、反馈资助效果; 通过班级民主评议、学生消费记录、电话回访等方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信息台账,及时记录、更新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实行网格化动态管理。
二是紧抓“谁来扶”,实行多途径育人。通过“教师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生制度等,从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帮助受助学生进行学涯规划,引导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引入社会资源设立企业奖学金,帮助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建立院企长期合作机制,推荐受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到企业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岗位胜任力。
三是紧抓“怎么扶”,实行全方位育人。首先,在物质帮助中扶困:不断健全资助体系,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围绕“精准资助”目标,做到精准认定和精准管理,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其次,在道德浸润中扶志:以重大事件、活动,重要时间点为契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学业发展进行阶段目标指引和行动指航;以公益活动、义务劳动为抓手,营造“诚信、感恩、自强、担当”的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进行者;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邀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作励志讲坛,激励受助学生在“他助——自助——助他”的育人氛围下,积极进取、立志成才。再次,在能力拓展中扶智:注重学生能力拓展,致力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掌握专业实用技能的学习与成长平台,资助与扶志、扶智有效结合;组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宣讲会,学霸考研分享会,发挥受助优秀学生的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英语单词训练营”、“乐跑”、“职场面对面”等,提升学生意志力、学习力、创新力、表达力训练,弥补了高校职场实战式的短板,实现学生与职场“零距离”。(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