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以来,该公司洗煤厂深挖降本增效潜能,通过优化生产组织、严控材料消耗、坚持修旧利废等举措,把“降”字坚持到底,把“增”字落到实处,全力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新成效。
优化生产组织“提效点”
精煤回收率31.4%,介耗降低0.12kg/吨煤,设备安全运转率100%,产品合格率100%……
在洗煤厂集控室,一组组生产数据滚动在LED大屏上,显著而醒目。“围绕提质、提量、提效三个重点,我们将现有资源精耕细作,各项指标同比去年全面提升,实现效益最大化。”厂长张琳介绍道。
一直以来,洗煤厂精准把控系统生产全过程,紧盯每个时间段指标不放松,特别是介质系统、循环分流、故障薄弱点等。根据煤质煤量、煤泥水浓度,及时调整药剂添加频率;通过仓位储量,合理调控带煤量,保持效率稳定、均衡生产。
“生产期间,我们加大对关键时间、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设备的管控力度,实时掌控密度和药耗指标情况。”副厂长王蒙拿出手机,翻阅查看各岗位上传汇报的相关数据。通过精准把控各个环节,各项技术指标均取得新突破。
此外,在分析总结各项产品质量指标总体情况下,将原煤仓位始终控制在55%左右,有效避免因入仓落差较大对煤质产生不利影响;多举措降低入洗原煤中的末煤含量,避免由于煤泥过多造成系统紊乱。
在此基础上,科学制订设备检修计划,每天组织专人进行动态检查检修,从“不坏不修”的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计划检修的预防维修,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提前消除设备隐患,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转。
严控材料消耗“流失点”
“工作中留心回收一些废旧物料,既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还可以增加班组绩效考核。”近日,洗煤厂生产三班班长冯建下班后,就将一个班回收回来的废旧螺栓、螺丝帽、弹垫等小零件一一“上交”。
像冯建一样,在工作之余收集废旧配件、旧螺栓、边角料等,已成为洗煤厂全体干部职工的一种工作常态。近年来,由于设备年久老化、煤质变化多端等因素影响,各类材料消耗高居不下,如何节支降耗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硬骨头”。
为了节约成本,洗煤厂紧抓材料管理制度的落实,相继制定了《材料领用管理办法》《设备检修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同时,大力宣传成本管控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要求广大干部职工从实际出发,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严控材料消耗。
严把领料控制、用料监督、交旧领新“三道关口”,将材料计划完成情况与班组绩效挂钩,增强职工成本意识。每班坚持统计、核对材料消耗情况,加强跟踪检查考核,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发生。
与此同时,管好用好现有库存物资,坚持每月对现有物资材料进行彻底细致的盘点、清查,避免因库存积压造成物资材料的损耗。严格落实各种物资材料的计划需求,杜绝盲目采购,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为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夯实基础。
提升修旧利废“增益点”
能自制的不采购,能自修的不外修,不轻易丢掉一个零部件,修旧利废已经成为洗煤厂生产工作的新常态。
“8月10日回收废旧筛板5块,筛篮1个,继电保护器3个,冲地水管2根……”
在洗煤厂材料库房,材料员宋元庆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照微信工作群里职工上传的物料清单记录,仔细核查整理回收的各类物料。
“回收的废旧物料通过精心加工处理,就能变成生产中急需的材料。”宋元庆说,“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对废旧物料进行整形、除锈、补焊、喷漆等处理,使废旧物料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为督促职工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洗煤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物资回收再利用及修旧利废考核管理办法,实行“节约激励、超额处罚”奖惩机制,最大限度将废旧物料“吃干榨净”。
每月对各班组修旧利废下达考核指标,以修旧利废合格数量为衡量标准,合理划分奖励区间,同时对完不成指标且造成材料浪费的班组进行加倍处罚。三季度以来,洗煤厂通过修旧利废物件达47项,节约材料费用30余万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今,干部职工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算账。在算账中对比、在对比中提高,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节支降耗,奋力打造降本增效“新引擎”,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