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的“草”其实就是野菜,换言之,野菜就是众多花草中人能吃的一部分植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北农村的孩子都对野菜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那时生产力落后,靠天吃饭。在农村,每家每户粮食异常紧张,有些劳力少、孩子多的家庭,粮食常常难以为继,“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成了那个时代过日子的梦想和追求。
为了缓解没有粮食带来的压力,人们想办法节约粮食。俗话说“糠菜半年粮”,人们把打粮食时收回的糠皮及外壳收藏起来,拾掇干净,磨成面,勾兑点粮食,或蒸或煮充饥,即使这样有些人家还是赶不到来年收夏粮,就揭不开锅了,于是人们不得不在大自然中觅食——挖野菜,最大程度地发掘应对缺粮的潜力,度过那个青黄不接、充满饥饿的岁月。
农村的孩子还没有明白什么是困难,就已经学着和困难作斗争,学着替大人分担家务、分解压力,其中挖野菜就是那个苦难岁月一项求生存的本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斜阳挖野菜”,农家的孩子还没分清五谷田苗却能认识几种常见的野菜。我的家乡有句俗语:“小子娃不吃十年闲饭”,记得八九岁时,放学归来,拿上小镢头、笼筐,跟着稍大点的伙伴向山里进发,如扫雷兵似的在田野里寻找野菜、搜索前进……
春分时节过后,东南风和西北风在黄土高坡上演的拉锯战逐渐以东南风胜出,并主宰了这个季节,憔悴的大地似乎怜悯生长在它怀抱中的儿女,迫不及待地赐予能度荒救命的野菜,一些对春天感知较早的植物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家苜蓿、蒲公英、甜苣、苦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叶子还没长到一两寸长,却被一双双犀利而饥饿的眼睛发现。对于一冬天没见绿色的人们来说,星星点点的绿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奋,这不只因为野菜能解饥救人,更因为这点绿预示着希望和憧憬……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持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生产资料、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粮食连年增产,人们不再为缺粮发愁。现在人们偶尔吃点野菜也是追求回归自然,享受原生态、纯绿色、无公害食品,以前解饥救命的野菜又被请回餐桌,并被养生专家尊称为保健佳品,苜蓿芽止喘利湿、苦菜平和肝胆、小蒜宣肺抗癌……各种野菜被标上“神”效,原来迫于饥饿来不及细淘慢浸的草腥味、苦味,被美其名曰“最具价值的营养成份”。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生活水平提高了,大米大肉吃腻了,又想起吃野菜、挖野菜,有些商家还在野菜中觅得开发商机,各种野菜保健系列产品应运而生。当然,吃野菜成为调节膳食、均衡营养的一种时尚,挖野菜也成为了一种怡情山水的消遣方式。(赵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