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故事片段

2016/9/23 8:59:57 人评论 分类:局矿快报

见证,什么是“匠心筑梦”

——集团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故事片段

兖矿集团社区管理中心 侯伟晶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怎么看?我这样问自己。集团公司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让我找到了答案。

    作为比武活动宣传报道组成员,我有幸全程跟踪参与大赛工作。在近6个月的采访中,我时时处处为大家的“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从60后中年到90后青年,从组织者甚至到志愿者,都在为技能比武活动尽自己一份力。今天,让我们走近集团公司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的故事,感受他们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受他们匠心兴企、匠心筑梦的故事。

 

   胡立如:静水深流,52岁圆梦大比武

      身处一线采访,留给我的是“说不尽”的感动和感触。

       今年52岁的胡立如2013年9月到转龙湾工作,他参加的比赛工种是本届比武参赛人数最多的维修电工工种。年龄最大、对手最多、精力不济,是什么让他克服这些劣势一举获得冠军的呢?8月22日在赛场见到这个“特殊”的选手。1米75左右的个头,黑黝黝的胡立如谈起维修电工,打开了“话匣子”。他1983年12月在集团公司建安公司参加工作,1990年调入北宿矿从事电气、锅炉维修。性格沉静的胡师傅平常热爱学习,而且舍得花钱,几年下来,他订的杂志、购买的专业书籍多达两千多元。他从转龙湾休假回邹城时,购买回部分电器元件,用旧木板制作配电盘,每天足不出户,白天黑夜都练习画图、配线等刻苦训练,在矿安排的实操比赛前几天,他几乎天天呆在车间里学习。胡立如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别人散失的闲工夫用在了学习上,其他的没什么。”他告诉记者,他要感谢矿上的领导,每天下班后还能让他在车间里学技术。他希望能通过参加大赛,提升自己,报答企业对他的特殊照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沉淀自己、静心学习,让他在98名维修电工比赛中,过关斩将,获得第一名,成为这次大赛中的一个亮点。结束比赛的胡师傅第二天悄悄坐上开往转龙湾的车,赶到工作岗位……而在写这篇稿件的时候,记者又了解到一个好消息,胡师傅刚刚在单位机构改革管理人员竞聘中,成功竞聘上转龙湾生产服务工区副区长一职。胡师傅的故事,让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这生动的素材,更是激励我们岗位成才的动力,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王文勇、王立: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拼技能的80后亲兄弟组合

      有这么一对组合,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拼技能。

      兴隆庄矿综掘一区王文勇、王立是两兄弟,一起在杨村矿参加了集团公司第七届锚杆支护工比赛。支护工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比赛不是一个人的行为,需要选手相互配合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敲帮问顶、设备、材料检查,打眼、锚固剂搅注和锚杆安装等比赛规定程序。因此比赛考验的就不仅仅是个体的技能素质,同时还要考验两名选手之间的合作精神与默契配合程度。来到现场的兄弟俩也许是血缘关系注定的默契,举手投足间,丝毫不见紧张,很快进入比赛状态。他们仔细地观察顶板状况,打眼位置、钻钎角度,熟练地对顶板进行敲帮问顶,然后依次检查设备工具的完好程度,并一一向裁判员报告。接着一方配合,一方手持锚杆钻机,对准自己用漆标注的打眼位置,麻利地打眼、装入锚固剂、上锚杆,整套动作衔接紧凑、娴熟默契。

      据兴隆庄矿综掘一区张区长介绍,这对哥俩搭档均在兴隆庄矿综掘一区工作,同为80后、身高都在1米8以上的两个帅小伙分别担任自己所在班组的班长。毕业于中国矿大的哥哥王文勇早在上学时就表现优异,弟弟王立也不甘示弱,理论、业务素质都很高。平常工作之余就是充电学习、利用手机微信查阅行业信息,技术动态资料,自学班组管理。为备战此次技能比武,给兄弟俩搭建学习平台,兴隆庄矿统筹安排区队长、专业技术人员、矿竞赛技术组查阅历届比武资料,失分重点,对比武的内容、科目、题型、业务提升,难点练习进行强化训练,使哥俩在最后阶段再一次技术拔高,在本次比武中荣获第三名的成绩。

 

     张虹:连续七届参与技能比武活动的女“元老”

     “各有关参赛单位:矿井维修钳工比赛时间3小时,用45号钢加工工件,台虎钳250,请通知到每一位选手。”这是7月12日上午集团公司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交流群里的留言,工作人员张虹一句细心、温馨的提示,顿时使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选手们都挺不容易的,赛前提醒一句,说不定可以弥补他们三年的遗憾。”张虹说,自己1994年开始,兖矿集团每一届的职工岗位技能大赛她都作为工作人员参与过,至今已经有7届了,而在每一次的技能大赛中,她都能够现场亲身感受到参赛选手们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也是一种激励。二十几年来,张虹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如今,她已经是七届“元老”。

     “经验来自学习。”张虹介绍,自己高中毕业填报大学志愿是师范,毕业后在安培中心一直教授汉语言文学。可没想到,自从阴差阳错第一次被抽调到集团公司比武办后,她从一个机电、机械等方面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张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为了能够把比武办系列工作做好,她没少跟师傅和老同志学经验,晚上有时间就看技能比赛规则、细则、了解各个工种的特点、制定工作推进表……“筹备集团公司技能比武活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想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懈努力。”张老师朴实地对记者说。       

 

     志愿者:“红花”背后的“绿叶”

     7月20日,是集团公司第七届职工岗位技能大赛首场开幕式开赛的日子。

     早晨7点,鲍店矿抽调的后勤服务人员和青年志愿者们穿上统一醒目的红色体恤,饭也没顾上吃,就早早地赶到矿工会领取自己的任务。“我今天的任务是做好参赛选手入场和离场的引导工作。” 一个笑容甜甜的志愿者说,“很多参赛选手是第一次来我们鲍店矿,我要用最美的笑容和最热情的服务,展示我们鲍店的风采。”9点10分,裁判们陆续进入考场。在比武工作台前,一位裁判为了让选手们更利于操作,试图挪动一下操作台,但无论怎么挪,操作台都纹丝不动。这一幕正好被一名送水的志愿者看到。他二话不说,招呼几名青年志愿者一拥而上,将操作台挪到裁判指定的角度。在赛事比赛中,记者看到赛场上,青年志愿者醒目的“标识”无处不在,“我们鲍店矿青年志愿者的任务就是做好大赛的各项服务工作。”鲍店矿副总工程师李剑介绍,鲍店矿承担着集团公司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主提升机司机、浮选机司机、矿山测量、综掘机司机4个项目的技能操作比赛赛事,裁判员和参赛选手加起来有几百人之多,为了做好比赛的服务工作,矿上的青年志愿者们提前十天就开始准备。从宣传指引牌板的摆放,到矿内卫生的清理,到赛场的布置,从选手比赛前的签到、引导,到赛后的退场,全过程地参与了整个赛事,给裁判员和参赛选手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武中的故事感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登报纸、上网络,绝大部分背后的“绿叶”,都在默默地付出。

新闻中心网站、新媒体、报社编辑老师精心策划、对待每一次岗位技能比武进展,只为了给选手助威加油,凝聚企业上下比、学、赶、超、帮的学习氛围和重视人才轰动效应;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抽调的4位工作人员,在外地担负命题相关工作时,接到本部对外开发生产任务。他们加班加点在出发当天完成工作又连夜赶回本部;贵州能化公司的两名选手参赛工具在机场被安检扣住,为不影响比赛,济三矿火速专门调出新的工具给2位驻外选手;机修钳工女裁判赵敏患着腿疾每天上下几百个台阶到工作现场;机电制造分公司的肖文杰在命题期间,家人身体查出急病,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他仍然坚持到阅卷阶段;卫生预防中心的赵雪娇、国宏公司的蒋娜,在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外,帮助其他人员分发试卷、调整版面、往电脑录入统计数据;铁运处美女记者王丹丹顶着烈日,从早到晚跟在比武现场,只为及时报道选手大练兵赛事;鲍店矿浮选机司机专业第一名宋冠军在备战公司比武的关键时期,正赶上小妹妹出嫁,全月没有缺勤一个班次;煤业公司比武办王长伟、褚强、黄云秋,在煤业公司每一个赛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素材不可谓不多,但却无法用手中的笔全面、详尽、生动地记录和表述这些萦绕在心头的感动。这些背后默默无闻、精益求精的奉献和努力,会成为兖矿发展的不竭动力。

      编后语:一场集英荟萃、展示绝技绝活的职工岗位技能比武结束了,期间发生的动人故事、留给我们的心灵收获和感动仍在继续。作者从亲历者的角度、用细腻的笔触,为受众撷取了52岁圆梦大比武、80后亲兄弟组合、连续七届参与技能比武活动的女“元老”等富有代表性的事例,参赛职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和组织者、志愿者们大赛前后的卓越表现向我们展现出这样的精神:执着、务实、谦逊、好学、纯粹、平和、脚踏实地……也许情长纸短,不能一一描述,但我们能透过富有感染力的图片和文字,读出匠心兴企、匠心筑梦的力量,这也是比武的意义所在: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演绎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彩“故事”。

裁判长讲述注意事项

  后勤服务志愿者 

 

作者:兖矿集团社区管理中心 侯伟晶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

 

相关资讯

  • 陕煤铜川领导亲赴焦坪社区为职工“送清凉”

    七月流火、炎炎酷暑。8月4日下午,陕煤铜川矿务局实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王西亮,实业公司党群综合部部长杨志民一行,驱车40公里赴焦坪社区管理中心,看望和慰问一线职工,为职工“送清凉”,为他们送去了降温茶、降温糖、纯净水、洗衣粉等,叮嘱大家要注意防…

    2016/8/5 2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