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希:杜 甫 与 石 壕 村

2017/8/29 17:52:54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石壕煤矿因南邻石壕村而命名,石壕村因“诗圣”杜甫《石壕吏》而斐声。 
    2016年“五一”,我信步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石壕村。 
    石壕村位于河南陕县观音堂镇西约两公里处,距我工作的石壕煤矿仅三、四公里,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2300多人,依山傍水,安静中蕴藏着繁华,喧嚣中又透出一种天籁之音,是一个秀丽幽静的小山村。漫步村中,尽管时光跨越千载,但拂去历史尘埃,我们依然可见古时山村的轮廓。石壕村的南北都是大山,山上多石,山间夹着一条沟通东西的大沟,这就是著名的崤函古道,是古代洛阳通往西安、咸阳的必经之路。石壕村临路而建,就地取材,石房、石窑、石墙、石桥、石碾等随处可见,倒也名副其实。因村子紧临崤函古道,所以古时经商或去京城赶考的学子,夜行至此便会投宿,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就是在此投宿时,根据所见所闻写下了彪炳青史的《石壕吏》的。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了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叛军安庆绪包围在邺城。但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西行,投宿石壕村东一个老翁家中,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字字是血,句句是泪”的如椽大笔,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痛苦的心情。 
    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战乱不断,沿途百姓民不聊生,深受其苦。石壕村更是古道中多灾多难的村庄之一,也是封建社会战乱的一个缩影。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漫步石壕村,追昔抚今,我感慨颇多。现今,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立志把新农村建设好,把石壕煤矿发展好,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诗人杜甫的忧民情怀。

 

作者:河南能源义煤石壕煤矿 李万希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