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于上午一上班,当打开公司网站,一则关于尽快处理井下排水系统无人值守项目设备质量问题函引起了我的关注。
该函称厂方协议失信;专业技术差,中途改变方案延误工期;专业技术差,中途改变方案延误工期;配套设备厂家多,今后售后服务困难目前还有一台水泵的2个超温保护传感器未安装,2台红外防爆摄像探头返厂修理未到货等五项问题,要求厂家对系统质量、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重新作出承诺、签订协议;并要求厂方赔偿相关损失5万元。
笔者以为,该函反映的问题表面为产品质量及服务问题,实质为厂方缺乏为用户着想的工匠精神,如果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根本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也许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文章中称: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一家是做汽车轴承的公司。在人们的眼里,汽车轴承只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这家公司的老板一说到他们的产品时,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享受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
几十年专注一件事,和一年做几件事效果自然不同,这也许就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中国的百年企业少之又少。
在煤矿,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不需要生产高科技产品,但“工匠精神”同样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一次优化的采区设计,即可以减少材料消耗又可以提高精品煤的比例,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让正规操作成为习惯,笔者以为就是安全行为的“工匠精神”。
前不久,一位同事的儿子参加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单招,不用参加高考,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就可以学一门技术,拿大专文凭,听说就业还不错。我认为这是一件新鲜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与其学一些与市场相脱节的专业,毕业就失业,还不如学一门市场需要的技术专业,这也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从制造大国到制造成强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匠,这首先需要的家长转变观念,当技术工匠与大学教授有同样高的收入,其社会地位同样受人尊重,同时也是大多数人的成才之道,那么“学而优则仕”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选择“工匠”之路,就不再是备选方案了,而是主动而为之。
本网特约记者:尹志明 本站编辑:水做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