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矿井信息化建设。坚持从“管理、技术、装备”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形成了信息化调度指挥、矿井安全保障信息化网络、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测监控等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提高了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事故的预测预报和应变能力,实现了从井下到地面全方位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跟踪井下作业人员的行动轨迹,动态查询出入井人员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矿用无线通讯系统通过为各级管理人员配备矿用手机,能够实现井下重要岗点、调度指挥中心、地面通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应急广播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井下人员迅速撤离,极大地提高了矿井灾害应急处理能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矿井主要动力系统的数字化控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强化降尘保障职业健康。牢固树立“要创新、要安全、更要健康”的理念,用科学的手段进一步加大矿井粉尘治理力度,努力为职工创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前对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对采煤机安装高压自动喷雾装置,建成采煤工作面立体式、自动化防尘降尘网络;在矿井各运煤系统转载点安装触控自动喷雾、防尘罩或导煤板,降低80%的煤尘;将采煤工作面电器设备的冷却水接入转载点喷雾,进行二次利用,实现冷却水与设备的同步开停,避免资源浪费;掘进队加装多道防尘帘和铺尘网,有效降低煤尘;大巷防尘实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共安装自动化水幕19道,半自动化水幕128道;推广使用除尘风机、泄压孔注水、旋转喷雾、风水触控智能喷雾等新装备新工艺,及时消烟降尘,净化大巷风流,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加大技术优化和改造。优化简化生产系统,不断提升科技含量,积极组织学习、引进、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现科学集中生产;从打破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先后对矿井生产、运输、提升、通风、供电、排水以及地面生产系统进行技术优化和改造,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针对深部煤巷施工,通过打超前泄压孔,提前释放应力,增加顶板的完整性,减少高冒点,提高防灭火能力;创新工作面拆除工艺,利用新型掩护三角架代替打设单体、半圆木支护拆除工艺,提高拆除进度、减少安全隐患;在煤巷队创新完善掘进锚网(索)支护技术新工艺,按功能标准将巷道内所有设备、设施一次配套到位;引进和采用全新的综采放端头支架设备、红外线智能喷雾、水电联动闭锁、悬空行人装置等一大批既能保障安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设备和设施。
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成立科技创新管理领导小组,创办张晓林科技创新工作室,围绕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分专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定课题、定方案,制定技术攻关计划,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坚持“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原则,依据创新成果的技术含量、贡献大小、解决的难题、创造的价值分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不断调动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全力打造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科技攻关为一体的安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开展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主题的“五小”创新活动,并把创新活动拓展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职工中,进一步激发班组员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安全生产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网通讯员:张明军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