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星:百岁奶奶的风雨人生(湖南写作原创微信公众平台)

2017/2/20 13:21:14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盛夏的阳光透过车窗外茂密的油茶树,洒下色彩斑斓的光影,将通往奶奶家的山村小路,点缀得迷人而温馨。

车子沿着这条乡村小路,摇晃着缓缓前行,几分钟后,拐上了路边的二叔家门前的小坪上。刹车,停稳,我们刚刚下得车来,老远处就看见年近百岁的奶奶,在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拄着拐棍,听说我们回来了,颤魏魏地从她50米外的住处一步一步地朝我们慢慢走来。见状,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行李,一路小跑着过去,激动地搀扶起奶奶。

      奶奶伸出颤抖的双手,拉着我们的衣襟,左瞧瞧,右看看,好一阵子才说:“我老了,没用了,倒还让你们总是牵挂。这大热天,大老远的,还赶回来看我,我给你们增加负担了。”话未说完,声音便哽咽了起来。我们望着身材佝偻,满头白发,站在那里都全身发颤的老奶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半响,才动情地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您能健康长寿,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已经耳背多年的奶奶,看着我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奶奶90岁生日后,退休住在外地的父亲就对我们说,以后奶奶每年的生日,我们都要回去看看,给奶奶过生日。我们也觉得父亲的话在理,年岁不饶人,已是九十高龄的奶奶,早已风烛残年,虽是过一个小生日,但对我们晚辈来说就要当大生日来过。从此,每年的七月,就成了我们全家人的约定,一家大小都要像过年回老家一样,高高兴兴地回家乡给奶奶祝寿。这次在奶奶96岁生日之际,我们又陪同年逾七旬的父亲,顶着酷暑,驱车百余公里,回到了地处湘西南的家乡祁阳县。

 

      奶奶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年近百岁的奶奶,生于1920年7月,历经两个朝代,饱经百年沧桑,尝尽世间甘苦。幼年时,奶奶像旧社会所有的女人一样,双脚被长长的裹脚布缠上,那种要命的麻木和钻心的疼痛,常常让年幼的奶奶痛不欲生。奶奶生性像男子汉一样,豪爽,大气,又有点叛逆,缠脚时,只要父母亲不在身边,她就偷偷地将裹脚布松开。有时晚上,就躲在被窝里松绑。可是,这样一来,一旦让父母亲发现了,换来的就是一顿打骂。在那年月,女人命运低微,不缠脚的女人,将来长大了是无法嫁出去的。旧社会里的男人,谁也不愿意娶一个大脚女人回家,都说大脚女人晦气,不会生儿育女,更不会操持家务。因此,作为做父母亲的对小孩缠脚一事,管得十分严厉。尽管奶奶绞尽脑汁,多次偷偷松绑,但还是无法逃脱缠脚带来的痛苦。奶奶小小的脚指头还是被紧紧地缠在了一起,脚板变得短而窄,严重地变了型。所幸的是,奶奶的这一“叛逆”,留下的后果却比起同龄人来,还是要幸运得多。奶奶后来走路虽受到影响,但仍能走村串户,下地劳作,料理家务,这为奶奶日后面对艰难曲折的人生,向命运进行顽强的抗争,创造了条件。

      奶奶懂事早,小时候在家见事做事,十分勤快,深得父母亲的疼爱。可这种父母之爱,在奶奶8岁时,因父亲的突然去世便改变了奶奶的人生轨迹,那份父爱也就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


      奶奶的父亲是木偶戏艺人,而且是领班,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剧团的老板。奶奶父亲所带领的演艺团队,所表演的木偶戏,惟妙惟肖,活龙活现,每场演出都能获得满堂喝彩,在当地声名远播。奶奶记得小时候最开心最快乐的事之一就莫过于跟随父亲,走村串户,到处演出。方圆几十里山村,有头面的人家办喜事,少不了要请父亲他们去捧场。就是普通人家,每逢重大喜事,也要请剧团去热闹热闹,因而,剧团生意兴隆,演出不断。奶奶生性乖巧,聪明可爱,父亲在附近村庄演出时就特喜欢带上奶奶一同前往。

      奶奶就时常坐在父亲身边看父亲摆弄各式各样的木偶道具,父亲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在音乐的伴奏下演唱。奶奶最喜欢看的戏就是《三挡曹操》、《金鳞记》、《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父亲字正圆腔的唱功,生动的表演,给奶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奶奶有时还能模仿父亲的样子哼几声,模样可爱之极,常常逗得我们开怀大笑。


      没想到,奶奶的父亲却因剧团经营管理、经费等问题,与别人产生了矛盾,结下了怨仇。尽管如此,奶奶的父亲没有过多的去计较,还是一心扑在艺术的创新和团队的管理上,却疏忽了对自己的人身防范。一天晚上,他在一次演出回家途中被人杀害了,年仅28岁的生命,就这样冤屈而死。

     奶奶的母亲由于过度悲伤,积劳成疾,也在奶奶13岁那一年离开了人世。13岁的奶奶,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深渊,由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变成了孤苦伶仃的孤女。


     在这关键时刻,好心的伯父伸出了援助之手,收养了孑身一人、无依无靠、尚未成年的奶奶。伯父自己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妻子,一家五口靠种点田土为生,本就十分拮据贫困的家庭,加上奶奶的到来,更加重了伯父一家子的生活负担。此后,断炊、断饮,缺衣少食的现象时时发生。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时,奶奶已长得亭亭玉立,出落得有如出水芙蓉,但懂事的奶奶知道,要想在伯父家生活下去,就得放下以前父母亲在世时家中小姐的身段,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奶奶下地扯猪?,上山捞柴烧,在家做家务,事事争着干,一天总是晃动着忙碌的身影。


      奶奶的勤快,俊俏的模样,凡是见了奶奶的人都赞不绝口。托人上门提亲的,媒人主动做媒的,来了一拨又一拨。父母亲不在了,伯父伯母可以做主,但奶奶对于婚事,也有自己的主见,对上门说媒的人,总是躲避,不愿与媒人见面。一些人家的女儿,十二、三岁就嫁出去了,可由于奶奶的这一“叛逆”,直到16岁的那一年,才谈婚论嫁,与爷爷结婚。
     奶奶家在一个小镇上,与我们王家相隔有四五里路远。爷爷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师公,吹拉弹唱,能说会道,方圆几十里,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的到场。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家是大步不出,小步不迈,中国妇女身上那种勤劳、善良、节俭、操守的传统风范,在她身上最为体现。可由于祖辈没留下田地,爷爷一家只得靠租种别人的田地,来维持生计。虽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因家庭操持有方,勤奋耕耘,生活水平在当地还算上乘。

      奶奶看中的就是爷爷一家人的善良,及爷爷本人的吃苦耐劳和勇于担当。婚后,奶奶就与爷爷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子虽然平淡如水,但也幸福甘甜。奶奶20岁那年生下了我的父亲,在我父亲2岁时,又生下一个女儿。添了一双儿女后,家庭开支增大,生活日益困难,有着强烈责任心的爷爷倍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遇上农闲时,就想方设法到外务工,出卖体力,赚钱养家。那时,家乡食用盐稀缺,价格昂贵,往往都是靠人工从广东沿海等地,用肩扛背拉,往返步行千余公里,耗时二三个月,才挑担盐回来,换取钱粮。途中,经常有人突发高烧、中暑等疾病,或者遭遇土匪拦路打劫,抑或被毒蛇猛兽伤害离世,可谓一路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爷爷为了一家大小的生计,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了挑南盐的艰难队伍之中,成了一名历尽千辛万苦的挑夫。每次挑担盐回来,奶奶望着日渐消瘦的爷爷,都要心疼地偷偷落泪。


      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一天一天平淡地过去。可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打乱了奶奶一家人的平静生活,奶奶的人生境遇在这里再次遇到逆转。
      记得那是一九四四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政府为补充前线兵员不足,缓解后方运输供给紧张的局面,给各地下达了选派民夫的任务。年仅33岁的爷爷就这样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从家乡的黄莲观仓库为部队挑军粮送去百里之外的祁阳县城,后又听说辗转衡阳战争前线,参加了那场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葬身沙场,为国捐躯,成了那场无情战争的牺牲品,成为了一名无名英雄。

     在那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年代,贫困、饥饿、疾病常常无情地袭来,已是风雨飘摇的苦难之家,因爷爷的牺牲,再遭劫难。从此,奶奶带着父亲和姑姑,母子仨人相依为命。


      奶奶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两个幼小的小孩,肩不能扛,地不能种,连家里的水缸没水了,柴堆没柴了,都没法去挑,没法去弄。特别是小孩生病了,都没钱医治。只1岁的姑姑就因病无钱医治,死于襁褓之中,奶奶急得口里冒烟,嗓子发哑,死去活来。悲痛欲绝的奶奶,迫于生计,只好丢下我年幼的父亲,改嫁他乡。

那一年,奶奶刚满25岁。


      ``奶奶改嫁的地方离我家大约9余华里路,也是一个贫困的山村,那里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奶奶嫁过去时,家里已有两个女儿,大的四五岁,小的才一岁多。苦命的奶奶,将两个继女拉扯大,自己后来又生了十几胎,因各种原因只存活下来两个儿子。频繁的生育,给奶奶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奶奶总是咬紧牙关,忍住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命运抗争。

      ``奶奶一生忙碌,勤于持家。为了生计,奶奶在照顾好小孩,料理好家务,帮衬好农活的同时,做起了用来做酒发酵的药材生意,我们俗语叫“表药”的生意。这种表药,分为甜酒和火酒两大类,药材的配方,主要有黄精、人参、苍术、天门冬、茯苓、枸杞、大枣、首乌、杜仲、牛膝、伸筋草、蒲公英、金银花、羌活、独活、川芎等,有些配方药店没有卖,奶奶就想办法自己到山上去采集。配方弄齐后,奶奶就自己动手,加工制作,做成外形像圆宵一样大小的形状,再在太阳底下晒干,变成一个一个的白色固体颗粒,每逢赶集,奶奶就用布包装好,背在身上,到附近的集上去摆地摊,如果没有卖完,继爷爷就帮着奶奶一道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叫卖。每次出去赶集,都是天还没亮就要出发,到傍晚才进家门。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每次都要走上几十华里路,往往脚板磨成泡,口水都讲干,全身腰酸背痛,且常常是连中饭也吃不上。可一回到家中,奶奶顾不上一天的辛劳,丢下行囊,挽起衣袖,就忙于做家务,或者加工制作表药,整个人就像是上足了链条的闹钟,忙个不断。对家庭,对子孙,奶奶可谓呕心沥血,尽心尽力,倾其所有,可对自己却近于苛刻,十分的节俭。一年下来,奶奶做生意也赚了一些钱,可她从来舍不得为自己买点东西吃,或者买块像样的布料,给自己做套新衣服,而是全部用来改善生活,养家糊口。

      奶奶生性善良,热心助人。在外出做表药生意的同时,心地善良的奶奶,又兼做起媒人来,给年轻人当红娘,牵线搭桥。有时在这个村看到一个靓女,那个村看到一个小伙,奶奶在心里比较下,感觉双方般配,就去上门游说。奶奶做媒,从不夸大其词,只是实事求是地将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对方听,也不急于要对方回话,给对方充分的考虑时间。这样一来,双方都觉得奶奶为人实在,说话靠谱,于是听信于奶奶,见面成功率也就非常的高。奶奶做媒的名声也在当地传开,上门求奶奶做媒,以及结婚谢媒的人络绎不绝。奶奶粗约估算了一下,至少促成了百对以上的青年男女结成秦晋之好。这一善举,在过去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业余生活十分单调的农村,解决了好些人的婚姻问题。特别是那些大龄、家庭困难的青年男女,更是感动不已。因此,在家乡方圆百里只要你提起“展媒婆”的名字,无人不晓。

 


       奶奶的善心得到了好报。年近百岁了,奶奶还身体硬朗。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好象从来都没得过什么大病,从未进过医院看病住院。平时偶尔有点小感小冒,也是挺一挺就过去了。就是前几年,眼睛得了白内障病,双眼几近失眠,奶奶也是硬撑着,不肯进医院治疗。后来,在家里两个叔叔的坚持下才到县人民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奶奶的健康长寿,没有刻意的生活保养,也没有什么长寿之道,只是靠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锻炼了身体;靠平时的乐善好施,心地善良,陶冶了心情,心与身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身体的健康。年近百岁了,还经常一手牵着重孙,背上竹篓到附近的山上捞柴,还坚持一个人生火做饭、煮菜,做到生活自理。


      百岁老奶奶是我们全家人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如今,奶奶膝下已是五代同堂,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加上重孙,全家大大小小近100人,工作遍布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家里每逢重大重要喜庆日子,大家相约回家团圆,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共享天伦。那情那景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含辛茹苦的奶奶带给我们的。在这里,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奶奶,您辛苦了,我们万分感谢您,并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平安幸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作家档案


       王金星,男,大学本科文化,副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企业报“十佳采编”,已出版长篇小说《月亮花开》、报告文学集《原色》等五部专著。其中,零距离描绘中国女性题材的长篇小说《月亮花开》,被文学界、评论界誉为工业题材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 

 

      盛夏的阳光透过车窗外茂密的油茶树,洒下色彩斑斓的光影,将通往奶奶家的山村小路,点缀得迷人而温馨。

车子沿着这条乡村小路,摇晃着缓缓前行,几分钟后,拐上了路边的二叔家门前的小坪上。刹车,停稳,我们刚刚下得车来,老远处就看见年近百岁的奶奶,在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拄着拐棍,听说我们回来了,颤魏魏地从她50米外的住处一步一步地朝我们慢慢走来。见状,我们连忙放下手中的行李,一路小跑着过去,激动地搀扶起奶奶。

      奶奶伸出颤抖的双手,拉着我们的衣襟,左瞧瞧,右看看,好一阵子才说:“我老了,没用了,倒还让你们总是牵挂。这大热天,大老远的,还赶回来看我,我给你们增加负担了。”话未说完,声音便哽咽了起来。我们望着身材佝偻,满头白发,站在那里都全身发颤的老奶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半响,才动情地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您能健康长寿,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已经耳背多年的奶奶,看着我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奶奶90岁生日后,退休住在外地的父亲就对我们说,以后奶奶每年的生日,我们都要回去看看,给奶奶过生日。我们也觉得父亲的话在理,年岁不饶人,已是九十高龄的奶奶,早已风烛残年,虽是过一个小生日,但对我们晚辈来说就要当大生日来过。从此,每年的七月,就成了我们全家人的约定,一家大小都要像过年回老家一样,高高兴兴地回家乡给奶奶祝寿。这次在奶奶96岁生日之际,我们又陪同年逾七旬的父亲,顶着酷暑,驱车百余公里,回到了地处湘西南的家乡祁阳县。

 

      奶奶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年近百岁的奶奶,生于1920年7月,历经两个朝代,饱经百年沧桑,尝尽世间甘苦。幼年时,奶奶像旧社会所有的女人一样,双脚被长长的裹脚布缠上,那种要命的麻木和钻心的疼痛,常常让年幼的奶奶痛不欲生。奶奶生性像男子汉一样,豪爽,大气,又有点叛逆,缠脚时,只要父母亲不在身边,她就偷偷地将裹脚布松开。有时晚上,就躲在被窝里松绑。可是,这样一来,一旦让父母亲发现了,换来的就是一顿打骂。在那年月,女人命运低微,不缠脚的女人,将来长大了是无法嫁出去的。旧社会里的男人,谁也不愿意娶一个大脚女人回家,都说大脚女人晦气,不会生儿育女,更不会操持家务。因此,作为做父母亲的对小孩缠脚一事,管得十分严厉。尽管奶奶绞尽脑汁,多次偷偷松绑,但还是无法逃脱缠脚带来的痛苦。奶奶小小的脚指头还是被紧紧地缠在了一起,脚板变得短而窄,严重地变了型。所幸的是,奶奶的这一“叛逆”,留下的后果却比起同龄人来,还是要幸运得多。奶奶后来走路虽受到影响,但仍能走村串户,下地劳作,料理家务,这为奶奶日后面对艰难曲折的人生,向命运进行顽强的抗争,创造了条件。

      奶奶懂事早,小时候在家见事做事,十分勤快,深得父母亲的疼爱。可这种父母之爱,在奶奶8岁时,因父亲的突然去世便改变了奶奶的人生轨迹,那份父爱也就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


      奶奶的父亲是木偶戏艺人,而且是领班,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剧团的老板。奶奶父亲所带领的演艺团队,所表演的木偶戏,惟妙惟肖,活龙活现,每场演出都能获得满堂喝彩,在当地声名远播。奶奶记得小时候最开心最快乐的事之一就莫过于跟随父亲,走村串户,到处演出。方圆几十里山村,有头面的人家办喜事,少不了要请父亲他们去捧场。就是普通人家,每逢重大喜事,也要请剧团去热闹热闹,因而,剧团生意兴隆,演出不断。奶奶生性乖巧,聪明可爱,父亲在附近村庄演出时就特喜欢带上奶奶一同前往。

      奶奶就时常坐在父亲身边看父亲摆弄各式各样的木偶道具,父亲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在音乐的伴奏下演唱。奶奶最喜欢看的戏就是《三挡曹操》、《金鳞记》、《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等,父亲字正圆腔的唱功,生动的表演,给奶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奶奶有时还能模仿父亲的样子哼几声,模样可爱之极,常常逗得我们开怀大笑。


      没想到,奶奶的父亲却因剧团经营管理、经费等问题,与别人产生了矛盾,结下了怨仇。尽管如此,奶奶的父亲没有过多的去计较,还是一心扑在艺术的创新和团队的管理上,却疏忽了对自己的人身防范。一天晚上,他在一次演出回家途中被人杀害了,年仅28岁的生命,就这样冤屈而死。

     奶奶的母亲由于过度悲伤,积劳成疾,也在奶奶13岁那一年离开了人世。13岁的奶奶,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深渊,由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变成了孤苦伶仃的孤女。


     在这关键时刻,好心的伯父伸出了援助之手,收养了孑身一人、无依无靠、尚未成年的奶奶。伯父自己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妻子,一家五口靠种点田土为生,本就十分拮据贫困的家庭,加上奶奶的到来,更加重了伯父一家子的生活负担。此后,断炊、断饮,缺衣少食的现象时时发生。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时,奶奶已长得亭亭玉立,出落得有如出水芙蓉,但懂事的奶奶知道,要想在伯父家生活下去,就得放下以前父母亲在世时家中小姐的身段,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奶奶下地扯猪?,上山捞柴烧,在家做家务,事事争着干,一天总是晃动着忙碌的身影。


      奶奶的勤快,俊俏的模样,凡是见了奶奶的人都赞不绝口。托人上门提亲的,媒人主动做媒的,来了一拨又一拨。父母亲不在了,伯父伯母可以做主,但奶奶对于婚事,也有自己的主见,对上门说媒的人,总是躲避,不愿与媒人见面。一些人家的女儿,十二、三岁就嫁出去了,可由于奶奶的这一“叛逆”,直到16岁的那一年,才谈婚论嫁,与爷爷结婚。
     奶奶家在一个小镇上,与我们王家相隔有四五里路远。爷爷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师公,吹拉弹唱,能说会道,方圆几十里,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的到场。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在家是大步不出,小步不迈,中国妇女身上那种勤劳、善良、节俭、操守的传统风范,在她身上最为体现。可由于祖辈没留下田地,爷爷一家只得靠租种别人的田地,来维持生计。虽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因家庭操持有方,勤奋耕耘,生活水平在当地还算上乘。

      奶奶看中的就是爷爷一家人的善良,及爷爷本人的吃苦耐劳和勇于担当。婚后,奶奶就与爷爷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日子虽然平淡如水,但也幸福甘甜。奶奶20岁那年生下了我的父亲,在我父亲2岁时,又生下一个女儿。添了一双儿女后,家庭开支增大,生活日益困难,有着强烈责任心的爷爷倍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遇上农闲时,就想方设法到外务工,出卖体力,赚钱养家。那时,家乡食用盐稀缺,价格昂贵,往往都是靠人工从广东沿海等地,用肩扛背拉,往返步行千余公里,耗时二三个月,才挑担盐回来,换取钱粮。途中,经常有人突发高烧、中暑等疾病,或者遭遇土匪拦路打劫,抑或被毒蛇猛兽伤害离世,可谓一路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爷爷为了一家大小的生计,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加入到了挑南盐的艰难队伍之中,成了一名历尽千辛万苦的挑夫。每次挑担盐回来,奶奶望着日渐消瘦的爷爷,都要心疼地偷偷落泪。


      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一天一天平淡地过去。可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打乱了奶奶一家人的平静生活,奶奶的人生境遇在这里再次遇到逆转。
      记得那是一九四四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政府为补充前线兵员不足,缓解后方运输供给紧张的局面,给各地下达了选派民夫的任务。年仅33岁的爷爷就这样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从家乡的黄莲观仓库为部队挑军粮送去百里之外的祁阳县城,后又听说辗转衡阳战争前线,参加了那场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葬身沙场,为国捐躯,成了那场无情战争的牺牲品,成为了一名无名英雄。

     在那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年代,贫困、饥饿、疾病常常无情地袭来,已是风雨飘摇的苦难之家,因爷爷的牺牲,再遭劫难。从此,奶奶带着父亲和姑姑,母子仨人相依为命。


      奶奶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两个幼小的小孩,肩不能扛,地不能种,连家里的水缸没水了,柴堆没柴了,都没法去挑,没法去弄。特别是小孩生病了,都没钱医治。只1岁的姑姑就因病无钱医治,死于襁褓之中,奶奶急得口里冒烟,嗓子发哑,死去活来。悲痛欲绝的奶奶,迫于生计,只好丢下我年幼的父亲,改嫁他乡。

那一年,奶奶刚满25岁。


      ``奶奶改嫁的地方离我家大约9余华里路,也是一个贫困的山村,那里山多田少,土地贫瘠。奶奶嫁过去时,家里已有两个女儿,大的四五岁,小的才一岁多。苦命的奶奶,将两个继女拉扯大,自己后来又生了十几胎,因各种原因只存活下来两个儿子。频繁的生育,给奶奶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奶奶总是咬紧牙关,忍住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命运抗争。

      ``奶奶一生忙碌,勤于持家。为了生计,奶奶在照顾好小孩,料理好家务,帮衬好农活的同时,做起了用来做酒发酵的药材生意,我们俗语叫“表药”的生意。这种表药,分为甜酒和火酒两大类,药材的配方,主要有黄精、人参、苍术、天门冬、茯苓、枸杞、大枣、首乌、杜仲、牛膝、伸筋草、蒲公英、金银花、羌活、独活、川芎等,有些配方药店没有卖,奶奶就想办法自己到山上去采集。配方弄齐后,奶奶就自己动手,加工制作,做成外形像圆宵一样大小的形状,再在太阳底下晒干,变成一个一个的白色固体颗粒,每逢赶集,奶奶就用布包装好,背在身上,到附近的集上去摆地摊,如果没有卖完,继爷爷就帮着奶奶一道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叫卖。每次出去赶集,都是天还没亮就要出发,到傍晚才进家门。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每次都要走上几十华里路,往往脚板磨成泡,口水都讲干,全身腰酸背痛,且常常是连中饭也吃不上。可一回到家中,奶奶顾不上一天的辛劳,丢下行囊,挽起衣袖,就忙于做家务,或者加工制作表药,整个人就像是上足了链条的闹钟,忙个不断。对家庭,对子孙,奶奶可谓呕心沥血,尽心尽力,倾其所有,可对自己却近于苛刻,十分的节俭。一年下来,奶奶做生意也赚了一些钱,可她从来舍不得为自己买点东西吃,或者买块像样的布料,给自己做套新衣服,而是全部用来改善生活,养家糊口。

      奶奶生性善良,热心助人。在外出做表药生意的同时,心地善良的奶奶,又兼做起媒人来,给年轻人当红娘,牵线搭桥。有时在这个村看到一个靓女,那个村看到一个小伙,奶奶在心里比较下,感觉双方般配,就去上门游说。奶奶做媒,从不夸大其词,只是实事求是地将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对方听,也不急于要对方回话,给对方充分的考虑时间。这样一来,双方都觉得奶奶为人实在,说话靠谱,于是听信于奶奶,见面成功率也就非常的高。奶奶做媒的名声也在当地传开,上门求奶奶做媒,以及结婚谢媒的人络绎不绝。奶奶粗约估算了一下,至少促成了百对以上的青年男女结成秦晋之好。这一善举,在过去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业余生活十分单调的农村,解决了好些人的婚姻问题。特别是那些大龄、家庭困难的青年男女,更是感动不已。因此,在家乡方圆百里只要你提起“展媒婆”的名字,无人不晓。

 


       奶奶的善心得到了好报。年近百岁了,奶奶还身体硬朗。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好象从来都没得过什么大病,从未进过医院看病住院。平时偶尔有点小感小冒,也是挺一挺就过去了。就是前几年,眼睛得了白内障病,双眼几近失眠,奶奶也是硬撑着,不肯进医院治疗。后来,在家里两个叔叔的坚持下才到县人民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奶奶的健康长寿,没有刻意的生活保养,也没有什么长寿之道,只是靠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锻炼了身体;靠平时的乐善好施,心地善良,陶冶了心情,心与身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身体的健康。年近百岁了,还经常一手牵着重孙,背上竹篓到附近的山上捞柴,还坚持一个人生火做饭、煮菜,做到生活自理。


      百岁老奶奶是我们全家人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如今,奶奶膝下已是五代同堂,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加上重孙,全家大大小小近100人,工作遍布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家里每逢重大重要喜庆日子,大家相约回家团圆,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共享天伦。那情那景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含辛茹苦的奶奶带给我们的。在这里,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奶奶,您辛苦了,我们万分感谢您,并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平安幸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作家档案


       王金星,男,大学本科文化,副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企业报“十佳采编”,湘煤网总编,中国煤炭新闻网特约记者,已出版长篇小说《月亮花开》、报告文学集《原色》等五部专著。其中,零距离描绘中国女性题材的长篇小说《月亮花开》,被文学界、评论界誉为工业题材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 

 

本站编辑:碧海云天

 

 

分享到: 腾讯 新浪 人人网 邮件 收藏夹 复制网址 更多

上一篇:春兰

下一篇:曹吉虎:春晚就是酿造一年的醇酒(组诗)(湖南写作原创微信公众平台)

相关资讯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