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不复,正义犹存

2023/10/21 6:51:47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10月,终于熬到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结束,战况如何暂且不论,合上课本,最后留在脑海中的只有“正义”二字。提起正义,我最先想到的总是一些看似并不沾边的事,比如高中的语文课上初读《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欲王关中。课后老师要求以此作文一篇,主题是从项羽身上学到的教训,自认擅长写作的我在那节课上却被老师发回重写了整整三遍——因为跑题。以至最后那位教了40年语文的老太太也失去耐心起来:“《鸿门宴》体现的是刘邦的谦逊机智、项羽的自大愚昧,你再重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


   其实我并非无法理解文章的要义,只是每每下笔却总觉得别扭。


   我深知若要这篇文章不跑题,我理应大加称赞沛公的临危不乱、机敏过人,顺势拉踩项羽的固执自大、妇人之仁,活该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最后再写两行漂亮的句子,感慨自己从中学到的人生至理。


   可沛公真的可学吗?霸王当真可唾吗?彼时我不能真正懂得其中缘故,只是毫无来由的觉得别扭,却说不出来由,最后只能昧着良心,按套路敷衍出一篇以完成课业。直到多年后读了朱明勇律师所著的《无罪辩护》一书,看到那句“迟来的正义不算是正义,可它终究还是来了”,才忽有醍醐灌顶之感,明白了当年自己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是为何。


   再回头想《鸿门宴》一文,史官记载的是乱世之争的惊心动魄,歌颂的是功成名就者的运筹帷幄,无法忽视的却是一个英雄的宽容仁慈、光明磊落。


   公元前206年,沛公军霸上,欲王关中,沛公手下的将领曹无伤将此事密告项羽,项羽却如同缺心眼一样转头便向刘邦供出了此人,以至刘邦不费吹灰之力便捉出内奸,连夜扬鞭驱马回营诛杀之。此举几乎成为后人评价项羽“有勇无谋”“头脑简单”的铁证,可仔细想想,说此举是出于不屑才更合理。兵书不仅用于带兵打仗,更包含所有对人性的参悟和道理,一个善于用兵、深谙兵家之道的人,怎么可能不识人心?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他厌恶曹无伤。即便曹无伤有意示好,即便曹无伤冒死带来了重大情报,可项羽并不感激,甚至厌恶他的行径,一生光明磊落气吞山河的霸主,看不起一个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叛徒。二来他信任刘邦,又或者说,他以仁慈和宽容给了这个有异心之人悔改的机会。和“宁可辜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玄德不同,项羽的仁慈和正义让他不愿辜负一个曾与自己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人,“宁漏杀一千,不错杀一个”更像是他的行军准则。众多说法表示项羽不杀刘邦,是不愿背负诛杀有功之臣的恶名,可纵观古今,鸟尽弓藏的例子数不胜数,兔死狗烹才是帝王家心照不宣的真谛。项羽想杀刘邦,大可随便给他安个罪名,眼下就有一个最好的,历朝历代的霸主都爱用的——有异心。更何况刘邦并非真的没有。又或者他也可以在赐给刘邦的酒中随便放些什么其他东西,最后放出消息,制造一个刘某人积劳成疾、暴毙而亡的舆论以掩盖真相。他可杀刘邦的理由千千万、手段千千万,可他都没做,那便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想。


   范增劝他攻打刘邦时,他沉默着;鸿门宴上范增舞剑数目之时,他沉默着;刘邦离席逃出慌忙回营时,他亦没有乘胜追击,依旧沉默着。被称为霸王,项羽必定不是个没脾气好欺负的主,可在这场事关成败的鸿门宴中他却始终沉默着,对一切该看的视而不见,对一切流言充耳不闻,我想彼时能让他堵上一切坚守的,必定是大过性命的东西,若要将那个东西具象化,我想只有两个字——正义。


   世上一切正义的基础都是“慈悲”二字,只有懂得慈悲和怜悯之人,心中才会有所谓正义。可慈悲于政治又从来是个悖论,政治的正义需以绝对冷酷的手段实现,用一批无辜之人的性命来保全另一批无辜之人的性命。时至今日我已懂得,项羽之败是因为他是个正义磊落的人,却不是个合格的君主。可若要问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教训,我却依旧难以开口,因我并不是那站在高山之巅指点江山运筹帷幄者,我只是芸芸众生中渺小而微茫的存在,渴望公平和正义的寻常人。


   若历史只应歌颂功成名就者,那人人皆该枉顾人伦废弃法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届时阴险狡诈、薄情寡义或将成为世人的信仰准则;届时自人类之手掷出的刀刃必将回到人类自己身上。而坚守正义所需的勇气令人无法想象,身处鸿门之宴,你我会做英雄还是小人?我想正如马丁•路德所说——正义是暂时的,迟早会终止的;但良知是永恒的,亘古不灭的。或许我们的勇气和力量仍不足我们坚守正义,那便试着不让自己的良知蒙上尘埃。(新能源项目组 贺云雪撰稿)

上一篇:廉洁家书

下一篇:同净合清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