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技术工艺“牛鼻子”
中心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以“技术改造、绿色改造、智能化改造”为抓手,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清洁生产措施,稳步降低企业综合能耗。
在开发新热源方面,通过地热、乏风余热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减了碳排放,暖了屋子。2022年6月,启动地热项目,开发三口深度3500米的地热直井,下入换热中心管为系统提供一次热源,机房内设计2台地热侧循环水泵,2台用户侧循环水泵,2台定压补水系统,通过电能驱动,建立供热循环,满足现有修理车间、综采设备库供暖,还可以满足待建的四平台车间进行供暖。
地下有热源,生产系统中也有热源。该中心按照公司要求采用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置换热能为地面建筑物冬季供暖,不仅确保了南翼风井地面建筑9000㎡的热源,还降低了能耗指标,减少了碳排放。
据余热利用项目管理人员介绍,该项目实施后,公司年节约运行费用600万以上,每年减少耗电量1215万kWh,约为3889 t标准煤、9423.9 t CO2、33.7 t 碳粉尘、23.2tSO2、22.7tNOX等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届时,公司南翼风井井筒保温采暖的碳排放与吨煤能耗将大幅下降。
构建危废管理“一张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心始终坚持以节能减排为主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危废处置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中心制定了危险废物收集、存储、转移和应急等相关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储存与转移工作。危废管控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对主要制度和流程进行制度上墙,并对危险废物进行分区域分类收集储存,做好台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转移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在污水处理方面,中心强化工艺管理、升级污水处理设施,紧扣人员、设备、运行三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污水达标排放。中心不断落实诺莎安健环体系建设,对全站15个区域进行了风险等级确认,并以此制定了区域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四色图,多项举措,不仅实现了产水水质达标回用,环境零污染,中水供应量还增加了303796m³,确保生态治理真正见实见效。
打好环保装备“组合拳”
好装备是打仗的硬条件。中心在装备水平上打出了组合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有效掌握各类环境风险隐患。S1232工作面液压支架供液系统改为三进三回,大幅提升升降柱及自动跟机拉架速度,智能化采煤效率提高30%以上。将N1215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机头垂直搭接方式更换为交叉侧卸方式,减少了5个单班作业人员。推动S1204超前支护机器人新装备和新控制方法的应用,实现了装备整体姿态等多种测量、远程联动控制、一键启停等功能。广泛使用自移设备列车,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新购置低矮型半煤岩快掘设备及EBZ318H硬岩掘进机、租赁EBZ260H综掘机、大修连采设备、改造掘进运输胶带机等多种手段优化设备,实现了掘进设备的顺利接续。研用结合,完成了矿井首套超长工作面设备的选型配套及招标工作,为矿井高效开采奠定了坚实基础。各项装备提升,大大提升了环保保障力度。
“目前,我们升级改造设备不仅符合双碳相关要求,而且大幅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该中心负责人介绍。
经设备升级改造,采煤工作面单班生产岗位人员从15人减少至5-7人、掘进工作面生产班岗位人员常态化7人生产,实现了主工序减人、辅助工序少人或无人,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22个固定岗位实现了常态化无人值守,减少人员152人,实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目标。(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