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造酒的传说,书记史载,杜康酒由传说中的泉水自流,在沟边设镇建厂,名为杜康镇杜康酒厂。以杜康命名的杜康酒,已发展到坛坛、罐罐、瓶瓶,装置由粗到精,由俗到雅,红色的、蓝色的、白色的、青花的,档次由平民勺饮,到酒桌佳酿,走向各类筵席。大众之喜爱,销路之宽广,收益之可观,成了当地一项支柱产业。白水人很直观地说,咱们花的一块钱里,有杜康酒赚来的一毛钱,感叹里充满着骄傲。那时,白水经济还不发达,一个杜康酒能养全县十分之一的人,这效益会让人多眼馋。甭说,就是看上了这杜康酒的价值,河南境内竟然也有两家杜康命名的酒。没办法,谁都知道钱是个好东西,只要能有钱赚,自然有人就不会遵循先来后到的民间约定。然而,今天已经法制社会了,既然有一个杜康酒,就不能有第二个杜康酒,事关商标权问题。于是,河南境内的两家杜康先走上法律公堂,然后两兄弟和起来又起诉陕西白水杜康。这是很多年前听说的事,是不是有这回事,结果如何,局外人的我并没有关注。几家杜康酒同时出现,又因同名而法庭上见,这就说明造酒应该遵守造酒的道,不能让市场出现乱象。就像那些久经沙场老名赫赫的贵州茅台,四川泸州老窖,陕西西凤,北京二锅头,东北高粮烧这样定型,这样坚定,这样没有人去偷没有人去抢。按说,陕西白水杜康也不应该半路遇到“程咬金”,为啥河南就有几家杜康?这要说来,也可能是和老曹有关,曹魏当年雄居中原,占居中国三分之一强的江山,他喝酒的名言,无疑给了河南杜康酒注入了底气。所以,赚钱的事,大家争着上。但这却坏了造酒的道,是不应该的。
关于酒的起源说了这么多话,史料多来自于民间,如果与史籍记载不符,一切均以史籍记载为准,本人所述权当笑料耳!
造酒有造酒的道,喝酒也有喝酒的道。
大凡天下男人都会喝酒,可是,有相当一层人有事才喝一点点。这类人是在走亲戚,或者亲戚走来时才会上个酒场子。那样的酒场子,一般是一桌十个人八个人围了,坐着高桌子低板凳,但桌子板凳都不统一,板凳有宽有窄,桌子有方有圆,而且陈旧得有很多年苔,漆皮掉落,有的可能从来就没有刷过漆,看见的颜色,是时间的污渍给染上去的一定厚度。桌面板凳面也不光滑,坐上去再站起来,可能屁股底下会“嗞啦”一声,好像失效的万能胶粘着了一样,要是用手在板凳面上一摸,猛不防还会扎上木签。开席了,主人要给大家上酒,酒一定要加温,热了才能喝,讲究。热温了酒装在酒壶里,酒壶是铝制的,同样陈旧是其特点,看不到铝的明亮,整个酒壶发灰发黑,大小装不了一两酒。酒壶口上放一只酒杯,酒杯与酒壶很配套,说白不白说灰不灰的粗陶制品,指甲盖般大小,浅浅的,一杯能盛半钱酒。喝酒有讲究,酒壶要放在辈分最高的人面前,有时候辈分高却不一定年龄大,辈分高的人就会把酒壶拿起来给年长的人让让,这时年长的人会抱拳供手,不敢不敢,并示意,从辈分高的人开始。恭敬不如从命,高辈分的人,自倒一杯酒,双手端起举至桌子中央,意思向所有人让让,然后右手把酒杯凑近嘴边,左手做遮挡状,嘴里发出“吱”一声,饮酒完毕,把酒杯放回酒壶口上,然后动筷子抄一口菜,全桌人都随同他一起动筷子。放下筷子,再把酒壶传给下一位。下一位,同样的操作,喝一杯酒,“吱”一声,抄一口菜,再把酒壶传给下一位。喝这样的酒,筷子要慢,抄一口菜要把筷子放下来,等一会再抄,动作不能连续,筷子来得快了,叫“将军不下马”,会令人笑话。由于大家都过于矜持,于是,酒桌上常能听到有人提议:抄,抄,不吃一会就凉了。其实,喝酒时主人上的都是凉菜,等到酒过三循,还是四五六七八循,热菜上来了,酒壶也就撤了。
只在这种场合才喝酒的人,在早先年代,男人中有七八成,人数最多,最大众化,就是在经济社会发达的今天,这种人仍然能占四到五成,是绝对的大多数。这类人我把他归为酒客,意即做客时才喝酒。这是喝酒的人中最大的一类,会喝,但极少喝,大半是财力所限,喝不起!
就是这种喝客酒,每次,也总有那么一两位,热菜上来,大家要吃主食了,主人让他,你能喝,把壶(说壶而不说酒壶,显得这个壶有多大似的)放你跟前,慢慢喝。这种人自然不会过于谦逊,独捉酒壶,自斟自饮,别人吃饭,他或者他们继续喝酒,甚至别人都退席了,他们还不收摊。如果酒场大有几桌,这些喝家子,就会向一桌集中。人多了,喝酒的花花也就出来了,划拳猜令,吆五喝六,往往是喝得天昏地暗,迷三倒四,脸红脖子粗,显然,一个个都喝多了。喝多了不打紧,有人酒多发迷,一喝多就倒头呼呼大睡,不择场合,不管条件,此刻只要能让他倒下去迷糊,那就最幸福。这时候他只要一睡下去,就是有人形容的,抬着扔到沟里去,他也不会知道,完全的一次脑休克!不过,这种人好,喝多了就进入休眠状态,不影响别人,别人也不会太讨厌。有些人却不同,一喝多,话多,声高,语无伦次,先在酒桌上喊,随后走在路上喊,回到家还没完没了,症状严重地要闹腾一休,四邻有闻,家中不安。第二天起来,却如做了错事的孩子,以满脸的懊悔,去面对家人的冷战。
这一类人,常喝常醉,常醉常喝,是遇见酒场就走不动的人,名副其实的酒鬼,男人中,总有这么一些个别。可话说回来,酒鬼也没有必要过分声讨的,人总得有个爱好,他们就好喝两口,再无其他恶行,不能算是坏人,家人朋友社会还是要理解为重。
还有一类人,对酒情有独钟,天天要喝!有事摆桌喝,无事独自喝,心中装一台度量衡,喝再多,不醉不烂,恰到好处。这类人一大特点:凡事酒桌上说话,把酒看得非常神圣,如果有事不上酒桌,就是不贞不诚不够恭敬。从酒桌下来,所谈之事,成与不成就有了确定。酒对他们是物质的必须,是精神的慰藉,更是灵魂的救赎。喝酒成为一种仪式,一天无酒,好像一项什么重大的任务没有完成,是人生的缺憾。这一类型的人是酒徒,对酒心存敬畏,不胡喝不喝烂,喝得有条有理,喝得明明白白,喝得高高兴兴。以圣徒的情怀走在酒道上的这类人,是快到宝塔顶的人,男人中占不到一成。
下来还有一个层次,处在宝塔顶端,这类人就是酒圣。他们喝酒喝出了门道,喝出了理论,著书立说,谈经论酒,让所有喝酒的人敬仰。这样的圣者,有人说杜康是,但我觉得吧,他是造酒的圣,和喝酒的圣不在一个“圣”。喝酒的圣,曹操当之无愧。一句话,把酒这种东西就说透了,谁能不服,谁敢不服?也有人说,李白算是一个喝家子,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唉,咋说呢,那是烂喝!好在喝过酒,还能“斗酒诗百篇”,这些佳绩,可以使他晋级为酒徒。杜甫虽然也写过一些喝酒的诗,特别出名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是在看别人喝,眼巴巴的,不参与,喝不起酒的一个穷老头,算不得的。苏轼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处于徒与圣之间,亚圣,亚圣吧。这样所分段位,也没有严格的标准,何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为。总之,酒圣在男人中是凤毛麟角,可却也不是没有,就是今天在我们身边认真找找,也可能会发现。但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喝酒的人,二是有经典著述的人,三是名高位重之人。
(魏新胜)
2022年10月1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