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饭

2022/8/17 8:06:58 人评论 分类:矿山文学

   大约是在20年前的新世纪初年,随着煤炭形势的逐渐转暖,矿井产量不断提升,先是30万吨,60万吨,接着就是90万吨达产。以后又提出打造百万吨文明煤矿的目标。


   在这个大背景下,工人人数也不断增加,除了从马村矿整建制调来的采煤队、掘进队以外,矿上还先后自招了近千名农民协议工。一时间矿上人满为患,吃住都成问题。


   为解决好住的问题,矿上动员前期到矿,在公寓楼有房住的所有机关人员全部腾房。公寓楼所有的客房全部撤掉单人床,改用架子床,保证每间不足20米的房间里能住下6~8个人。有些工人干脆直接到临近的农村租房居住。机关人员遇有加班或者值班不回家的时候,就在办公室临时凑合。


   在吃的方面,矿上也是想尽了办法。先是把大灶和小灶分开,大灶专门给工人做饭,保证工人下井上来,随时有热饭吃。随后又引进多家经营,平抑物价,提高质量。几个在食堂帮灶的农村媳妇,也瞅准商机,利用邻近矿区的特点,就近在矿门口自主创业搭棚卖饭,以面皮、肉夹馍为主,方便实惠,吸引职工。有的还在家里办起了食堂。


   在一日三餐中,吃饭人数最多的是早餐和午餐。煤矿上班早,工人急着要下井,基本都在职工食堂饭。有些在罕井和白水居住的职工干脆来时就在家里或者街上吃了,也有从家里把早饭带到矿上来吃。午饭就不行了,所有的人几乎都在食堂吃,每天中午吃饭,公安科还要现场维持秩序。


   有一天,党群部里的一位同事提议,一块到农村找个干净些的小媳妇,给我们做午饭吃,完了给人家点钱,这样就不用到食堂每天排队等饭吃了。这个同事在矿井筹建时就到矿上了,那时候大家都住在农村,和村子的农民比较熟悉。


   当时的农村基本都是土坯房,家里条件好的用砖做个门楼,条件差的干脆就在土墙上掏个圆门洞,做个栅栏门。砖瓦房,甚至楼房是根本看不到的。这位同事领着党群部的一伙人先是找了一个农民家里吃了一顿,然后每人按食堂的吃饭标准,给农民媳妇一人交了三块钱。当地人都很淳朴善良,吃饭掏钱本是天经地义,但这个农民媳妇说什么都不要钱。她腼腆的,谁还不吃谁家一顿饭呀。一开始说的是试吃,就更不能要钱了。最后经大家好说歹说,她才按每人两块钱的标准收了钱。


   这家人好,大家以后就决定在这一家每天中午吃饭了。在当地农村,馒头、萝卜丝、腌咸菜,白菜、芥菜、玉米粥,就是平平常常的农家饭, 最是简单,最是原生态,滋养着憨厚朴实的庄稼人。小葱拌豆腐,清爽可口。辣椒炒鸡蛋,香辣开胃。面条也是农村人的家常饭,手擀的面条,劲道挺实,开锅后,放上几把菜叶,浇上一些酱油,美味可口,吃的再饱也不会积食、涨肚子。


   地瓜在农家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冬季,粮食缺少,地瓜便成为庄稼人的主食,早晨喝地瓜块,中午煮地瓜、蒸地瓜。据现代医学研究,地瓜富含纤维素,能清洁肠道毒素,是很好的抗癌食品,怪不得从前很少有人得肠道疾病。

   

   野菜、树叶也是经常被摆上餐桌的,早春三月,最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粮食眼看吃完了,婆娘女子们便到野外挖些野菜,拌些面粉,做成麦饭用来充饥。春天的榆钱、柳芽,槐花,也是农村人的家常菜,不费力气就能品味到大自然纯正的馨香。正是这不起眼的农家饭,养育了强壮能干的关中大汉。


   农家饭也有精品菜,农村人没有什么稀罕物件,想改善生活了,杀一只公鸡,用劈柴大锅一炒,再放上些青辣椒,味道鲜美极了,城里人一般享受不到。


   现在,人们在吃厌了精米白面后,玉米大豆面的窝头,又成了受人欢迎的保健食品。富贵的人们,吃惯了灯红酒绿的豪华大餐,又开始钟情于野味十足的农家乐。


   农家饭少油,适盐,醇香,自然。干干净净的农家人,穿着干干净净的农家衣,在那干干净净的农家屋,用那干干净净的农家水,做出干干净净的“农家饭”,在那干干净净的环境里,去吃一碗又一碗“农家饭”,自然就懂得了享受到了“农家饭”里最美最香的“农家味”。没有这种环境,“农家饭”只是自欺欺人的“挂羊头卖狗肉”。现在,无论是大城市、小城市或是小乡镇,都能看见或遇到“农家饭”或“正宗农家饭”的饭店。我曾无数次的在“农家乐“里吃饭,但却很少能在“农家饭”里真正吃出当年的“农家味”。


   这种变了味的“农家饭”不是不好吃,不是没有味,而是它的味不是那个醇香味,是变了味的鲜美味,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恋“农家饭”里的“农家味”了。


   这段经历,也让生活在城里的我,感到农村的生活,感受农民的艰辛,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党礼平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