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覆盖 到“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措施研究

2018/7/31 20:38:54 人评论 分类:行业动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是习总书记讲的,他认为我们国家真正的稳定,靠我们基层的同志。一个国家无论面积大小,总是由基层社区构成的。因此,基层社区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在我国发展迅猛的今天,腐败现象的滋生,即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又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上至中央领导下至老百姓对腐败分子恨之入骨,那么如何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呢?笔者粗浅的认为: 

    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传递出了鲜明的人民立场。 

    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和管理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对群众也比较了解,是让群众理解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的实践者,更是强本固基的执行者,其形象好坏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因此,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视。按照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要求:“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1月13日通过的全会公报,提出了中央纪委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被单独列出:第七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事关人心向背和党执政基础的巩固。群众身边的腐败,往往又是些小事情,有时容易被忽略,但却又是影响极其恶劣的。近几年来,国家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处理了一批性质恶劣、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的所谓小官、“苍蝇”,但压力传导不到位、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尚未根除。那么,如何才能将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呢? 

    我认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题中之义,也是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的必行之举。例如,我们身边有的一般干事在造稿费时出现了为没有写稿件的人造稿费,甚至造的稿费要比写稿件的人还多;有些最基层的主要负责人为了能够得到一些小利益,在安排工作上对某些人进行庇护,没有一碗水端平等等。其实,像这样诸如此类“最后一公里”的小官贪腐事情还很多。“大老虎”不能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这些小官贪腐,就是切切实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群众恨之入骨,心痛不已,却无能为力,影响了某些同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直接导致了群众的消极因素和抵抗心里,致使最基层存在了不稳定因素的一面。这顺其自然的形成了一只“苍蝇”。“苍蝇”的形成也是要有足够的条件才能形成的,他不可能凭空而出,因此,我们把这个“最后一公里”给他扎牢了,没有形成苍蝇的“温床”,苍蝇怎么能形成? 

    社区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社区干部的腐败挥霍直接影响党员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不能视而不见。”群众的“痛点”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要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反腐倡廉实际成果。为了进一步传导压力。覆盖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势在必行。每个单位要以推动基层自办案件“去零化”为突破口,使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压力向基层传导、责任向基层落实。最近,某一小区主任将给职工发放的纪念品扣押了两个季度,我们的社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最基层了解后立即解决了此事,群众拍手称快。基层群众,大受其害,又敢怒不敢言。这“最后一公里”的小事,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社区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拍“苍蝇”的狠心。 

    通过这些违纪小事件看本质,直接危害的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是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覆盖领域广,涉及群众多,看似小事情,却是群众最痛很的,也正是习总书记所担心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的重点所在,更是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传递出鲜明的人民立场的原因。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奢靡之风的泛滥,社会变得浮躁,我们必须从夯实基础做起。 

    要持续加压,坚决严查重处。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寸步不让,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对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的从严查处,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四风”现象多发、问题严重及“四风”以组织形式表现出来的单位和部门,要严肃问责主要负责人。继续紧盯春节、端午、中秋等时间节点、各种活动点,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修订完善各项实施办法。要让与被监管对象零物质往来成为一条铁律;探索建立与被监管对象非公务交往报告制度;建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双通报”制度,既通报监管干部的问题,也要向有关纪检监察机关通报腐蚀拉拢监管干部的人员。 

    “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最后一公里”必须夯实,基础必须打牢。“关键少数”要形成“头雁效应”。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领头雁”。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将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扎下身去摸情况。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正风反腐的“前哨”,具有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近距离监督”的天然优势。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要真正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在刚刚出现违纪苗头的时候就及时开展谈话提醒,甚至没有苗头时就提前警告,及时清理病灶,在“发病”前“治未病”,“让咬耳扯袖”成为常态,把反腐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要真正弄懂群众最需要什么,群众最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去解决什么,绝不能让基层群众寒心。 

    覆盖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敢于动真碰硬才能出实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查办一个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切实把治标成效转化为治本成果”,达到预期效果。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坚决减存量、重点遏增量。消除监督盲区,推进派驻机构,逐步实现派驻全覆盖,形成巡查、派驻、监察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派驻纪检组通过“不冠单位名,去标签化;不点对点驻点,去部门化”,为派驻监督树立独立性和权威性,真抓真打。 

    即使是各种制度百花齐放,层出不穷。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有时仍然变成了“最远一公里”,不少基层“微腐败”、黑恶势力等问题纪检监察部门根本就“管不到”“管不过来”。又如:教师为学生补课的问题,屡禁不止,高昂的补课费已是有些家庭无法承受;草莓催熟剂、西瓜催熟剂、土豆催熟剂,这增长剂那增肥剂等等,被一切向钱看的谬论腐蚀着,即危害社会又危害家庭和个人。一些单位、部门沉疴积弊未得到根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不断翻新,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禁而不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习不改。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党对“最后一公里”的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难在哪?怎么消除“肠梗阻”,直抵“神经末梢”? 

    人们常说,“老虎好打,苍蝇难拍”。调查金龙鱼地沟油的记者李翔身中10余刀惨死。这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做的不实不透,人的价值观有所扭曲;部分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对“拍苍蝇”重视不够,觉得“苍蝇”危害不大,打不打关系不大;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没有很好的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有的基层党组织根本就没有将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没有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微腐败的查处得过且过,没有真正做到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威慑力不大;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涉及的问题和人员比较多,有的碍于情面,小的问题就算了,且有些微腐败一时难以定性,客观上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即使制度再健全,有的领导甚至有保护意识,对手下人心慈手软,有老好人现象;防范和治理微腐败的体制机制不健全,还不能够触及到小官贪腐,至少从严治党的成效难以巩固。 

    由此可见,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加码加劲,因为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事关人心向背和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更是难点热点,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入反腐领域的“神经末梢”,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不攻自破,夺取最后的胜利。(陈淑侠)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