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在去年进行的长安区地质灾害隐患详细勘察项目中,勘探点大多分布在秦岭深处,交通不便,技术人员披星戴月出发,一忙一整天已经是常态。有时遇到不愿配合的老乡,他们几次调查都被赶走,为了勘探的准确,他们想尽办法,最后只能从另一户后面踩着梯子爬过去,站立在狭窄的陡坎上完成测量和记录。为了将钻机运到指定位置,他们提前勘测地形路线、协调修路。漫山的树叶由绿变红,一连数月的奔走,每天上万的步数,他们几乎适应了各种险要地形,笑称无论爬山还是下沟,都已经如履平地、健步如飞。结束勘探往往已是夜幕降临,他们来不及休息,又抓紧时间整理资料,部署第二天工作。
他们说,“干一个项目,立一面旗帜”。探槽编录是钻探施工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他们在紧密协作中培养出互相检查的默契,每一项工作后下一个人都会仔细核查。“这张照片不行,看不清标尺,需要重拍。”“这张照片地貌特征不明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这个探井深度不够,安排补挖。”“核实一下这个点的土壤分类”……从山林到室内,从详勘到施工设计,他们认真检查,连一张照片、一个图签、一个小数点都不放过,发现问题立即记录排查,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中。有的地方老乡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他们便化身“侦探”,多方走访,去伪存真。为了调查清楚一个滑坡隐患点1964年的历史灾情,他们四处走访,找到村里几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询问,这才明晰了情况。
他们说,“守一方水土,护一方人民”。研究院公司多年来对口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浐灞生态区三个区开展地质灾害平战结合防治技术支撑工作,积极践行“24小时响应”的服务承诺,“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精神感染着一代代的年轻队员。如今能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林磊、派驻于长安区的鲁琪、灞桥区的胡嵩岩早已与村民打成一片,一下雨村民就知道他们又要来后院巡查。刚毕业的韩伟一来单位就派到了浐灞生态区,从事地质灾害平战结合工作,参与汛前、汛期及汛后地质灾害排查几十次,虽然初来乍到,话也不多,但大家都记住了这名工作认真的小同志。凭借扎实的技术和负责的态度,研究院公司树立了坚实的口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有他们在的地方,村落小院不再被泥水覆盖,村民不再担忧汛期雨季;有他们在的地方,便是年轻技术人员扎根西部,以实际行动彰显国企责任与担当的缩影。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研究院公司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地质人,厚植“三光荣四特别”的奋斗精神,勇立潮头,践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定承诺。
(文/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 程婉莹、罗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