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得好“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额外馈赠,也是我喜欢且熟悉的一种野菜,记得奶奶家,每到三四月份,荠菜便会染绿大地,绿油油的麦田里,山坡上,田埂畔到处都是,不需要播种,不需要精心照料,他们可以顽强茁壮的成长,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真的很是让我敬佩。可惜的是,那时候人们对于野菜没有像现在的人这样热衷,也不懂得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甚至在潜意识里面觉得它只是一种喂猪、喂鸡的草料。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逐渐注重健康饮食,对地方特色食材和特色美食更是情有独钟,知道了它的价值所在,无污染且健康营养,性味甘凉、鲜美,颇具清热止血、平肝明目的功效,对于它的向往也就自然而然、可想而知了。
站在山峁上,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就连微风中也带着淡淡的甜味。放眼望去,整个山沟沟披上了嫩绿的盛装,顿时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蓬勃生命力的美好。在亲戚的引领下,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一边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一片散发着阳光和泥土味道的花椒树地里,呀!好多好多嫩生生的荠菜,长得真的是好啊,叶子碧绿,叶片肥大,簇拥在一起,成堆成堆的,不用挪地方就能挖一大把,光看着就让人欢喜啊!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拿着小铲子,小袋子,迫不及待的挖着春天赐予的美味,忙的不亦乐乎,恨不得把这一地的美味统统带回家。友人的孩子拿着一把小铁铲,像只欢快的小鸟,不知疲倦,蹦跶来蹦跶去,这儿挖挖,那儿铲铲,玩的兴致勃勃,满头大汗,花椒树地里展现着一派生动有趣的画面。不知不觉间过去了好几个小时,虽然腰酸腿疼,又累又饿,满身泥土,但我们挖的开心,挖的上瘾,收获满满,荠菜,苜蓿,油菜,白蒿,还有野生的小蒜等等,看着这些劳动的胜利果实,大家都是满心的喜悦,感觉好像收获了整个的春天一样。
择荠菜可真的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才行,首先把根部的泥土抖落干净,然后摘掉干枯的黄叶,挑出不能食用的杂草,经过近三个多小时仔仔细细的挑拣,又经过好多次的清洗,一盆盆荠菜绿意盎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鲜亮诱人。接下来准备一个大锅,水开后快速焯水,再过凉水装盘,放点蒜末干辣椒,随着泼油的“滋啦”声响,放盐、生抽、米醋,一盘凉拌荠菜便端上了餐桌,青翠中泛着嫩绿,那真的是一个“鲜”字了得,顿时让我口水直流,胃口大开,一家人围坐于桌前,美滋滋地享受着荠菜的鲜香,即解馋又过瘾。此时此刻,觉得一天的汗水没有白流,一天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和口味的不同,荠菜还有很多种做法,比如可以做成荠荠菜馍,荠菜团子,可以炒鸡蛋,可以做成煎饼,包饺子或者包子等等,总而言之,它算得上是当今人们最喜爱的一种无污染且有营养的健康食品。
悠悠荠菜情,是我对童年时光的眷恋与情感寄托,是我心底里永远抹不去的那份浓浓乡愁。如今的荠菜,已经从曾经的果腹之物变成餐桌上的高雅之品,人们吃荠菜不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尝尝鲜,换换口味。可是,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智慧农业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了提升春耕效率,农民都是通过喷洒除草剂来给农作物除草,致使荠菜大量减少,即就是偶尔眼瞅着地里有,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不敢轻易下手采摘。因此,有很多农户开始利用大棚技术种植荠菜,每到吃荠菜的季节,超市、农贸市场都能买得到,绿油油、肥嘟嘟的很是诱人,但少了一些挖荠菜的乐趣,吃起来似乎觉得没有原来那么香了。我想,这或许是我的心理因素在作祟吧!
“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是作家张洁散文《挖荠菜》里的一段精彩的描写,从中能深深体会到挖荠菜所带来的欢乐,自由,轻松,坦然的心情,可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在春暖花开之时,去田间地头挖荠菜,不单单是为了品尝这一口春的滋味,更多的是为了漫步田间,品春味、赏春景、游春色,在挖荠菜的过程中,体验一把迎接春天的仪式感,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带来的健康,带来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和美好的记忆,只有这样,这个春天才会真的不留遗憾。
春到人间荠菜香,荠菜之香,在于纯天然,荠菜之美,在于原生态,在吃货的口中,荠菜是最美味的佳肴,在诗人的笔下,荠菜是最动人的诗篇!此时此刻,又是荠菜遍地,鲜花盛开的时节,我站在地头凝望远方,仿佛看见了那个简朴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的果树上,花儿竞相开放,香气四溢,蜜蜂忙着采蜜,蝶儿忙着起舞,伴随着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我闻到了从小院里飘过来的荠菜饺子的香味,那是奶奶的味道,是我最难忘的家乡味道,更是我心中永远割舍不断的味道!(文/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