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书写地质人生 —— 记全国地热行业突出贡献个人万晓文

2025/3/12 20:09:00 人评论 分类:行业先锋

   奋斗因艰苦而感人,奉献因无私而高尚。奉献者永远受人尊敬,奋斗者永远值得学习。写满奋斗的地质人生,总能给人心灵带来深深地感动。--- 题记




   在雪域高原工作的日子里.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面对常年“负重劳动、超常付出、透支生命”的严峻考验,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干部职工乐观的面对一切,从不感到懊悔。


   他是陕煤地质人的楷模,却从不显摆,而是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他认为,做这些只是一名地质工作者的本分。


   他在困难面前不弯腰,用脚步丈量着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把地质人生镌刻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他如格桑花盛开一样在雪域高原怒放,用奋斗和奉献谱写地质人生。




   临危受命 践行担当

   万晓文曾是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下属实体地质研究院的一名地质人员,在工作期间,因专业能力突出,多次受到表彰。2016年,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地热供暖项目进入关键时期,初期的论证勘查工作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没有重大突破,钻孔打了4口井,水温却在38摄氏度左右徘徊,热能利用效率不高困扰着在场施工人员。随后公司选派以万晓文为技术负责的5名专业过硬的技术人员前去“增援”。他告别妻子儿女,来到了雪域高原错那县施工现场。


   初到项目,缺氧、低压、干燥、忽冷忽热,高原反应不期而至,如影随行,头疼、气短、吃不下、睡不着、动不了。做为项目负责人的他,靠吃药强撑着,就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在原有资料里寻求突破,同时收集学习相关地热新理论、创新研究。他白天跑野外、寻找地热田构造、拉剖面,晚上整理资料,梳理地热资源赋存规律,为下一批钻探布井做前期勘查论证。通过分析以往资料,再结合地形地貌综合分析后,万晓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所学知识及实践经验,力排众异,果断地提出了错那地热田不仅有可供开采的高温流体存在,而且有进一步调整施工的必要。第二批钻孔在他的布孔坚持下从钻机开工到完工,仅仅用了14天就打成了井口出水温68℃,自涌量150m3/h,水温水量达到了预期效果的高温地热井。


   “初心不改,笃行不怠”的信念,让他在后来所布地热井施工中高温地热水井脱颖而出。在西藏地热行业以“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而闻名的他,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的赞誉,并送给他了一本《西藏温泉志》。他个人也获得“2024年度全国地热行业突出贡献个人”荣誉证书,他所负责的项目《西藏自治区错那县浅层低温地热井供暖工程》同时获得2024年度全国地热与温泉行业优秀工程项目。从“地质工作者”到“地质项目负责”,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地质人对事业的追求。




   千锤百炼,铸就一线岗位标兵

   在西藏,面对“以专业技术能力立足”的地质勘查队伍,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不甘落后的他坚定的选择“奋斗”。在地热施工地,别人没起床,他爬起来到施工钻机查看岩心岩样,别人休息了,他再苦读地质专业书籍。多次主持参与完成各类地质设计、地热新能源开发施工项目。西藏阿里朗久地热田在八十年代勘查研究工作还局限浅层热储,九十年代开始对深部热储及热田图象进行论证,初期的论证勘查工作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没有重大突破。对此许多地热专家学者认为,朗久地热田深部只有高温存在,而不会有可供开采的流体存在,不同意打深井。2019年,西藏绿吉士能源有限公司在西藏阿里朗久地热田委托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实施地热勘查,万晓文担任了朗久地热田深井的设计勘查技术重任。他认真研究了这个地热田跨度达二十多年的地热地质资料,提取尘封多年的样品,分析过去工作的得与失,全心研究朗久热田的成因机制与主攻方向,大胆提出了变质核杂岩体中年轻融熔型岩浆上侵形成朗久高温地热系统的新理论。


   在实践中,他也不是一帆风顺。在深井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浅层井喷、深层热储温度高、地层极为破碎、深部特大井漏等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但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地质构造进行了反复分析和研究,并运用从书本上学到的地热勘查先进技术和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和地质特征分析解译,对所出现的问题随时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最终这口深井获得了施工突破,其流体温度高、产量稳定等诸多优点,为西藏阿里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10多年来,万晓文先后荣获陕投集团“四星党员示范岗”,陕煤地质集团“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最终,他通过“奋斗”加“实践”,铸铁成钢,成为当之无愧的一线岗位标兵。


   锲而不舍,锻造过硬技术

   学习上,万晓文秉持“笨鸟先飞”的态度,经常找地质专家要资料,攻克地质难题,坚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10多年来,他的野外地质笔记工工整整记录了10余本,成为大家专业上的“应知应会智囊库”;管理上,他以身作则,坚持“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做到最好”。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过硬的专业技术带过硬的地质兵”,为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分公司培养出了一批批业务骨干,多名“徒弟”已经能够与他同台竞技,并在地热领域中崭露头角,万晓文带领的张晓亮便是其中之一。


   在西藏那曲色尼地热田勘查中,万晓文和张晓亮通过地质构造、岩石地层、矿物、水文地质、水热蚀变、热田深部地球物理异常、深部高温流体地球化学成份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应用新的研究思路和观点,摸清了地热田的结构、涌水量,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导水系数、影响半径、孔隙度等重要技术数据,建立了地热田深部高温地热系统地质模型和水热模型,为勘查和开发其他地区高温地热资源提供了示范和可借鉴的相关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在回灌井装置上安装放气阀,有效的解决了空气堵塞热储层影响高温地热田回灌的技术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陕煤地质集团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多年来,万晓文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视奋斗如生命,为地质事业奉献人生,展现了新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光辉形象,鼓舞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如今他已成长为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西藏分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用他的话来说:为地质事业奋斗的路,是永远不能停歇的路。(石宝安)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